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和变化。2020年的这次疫情限制了很多人远行的脚步。对旅游行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那么疫情影响中国旅游业是一种什么状态?

一、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和变化 疫情影响中国旅游业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一幕幕似曾相识的场景将人们的记忆拉回到17年前的春天。
受非典疫情影响,2003年4月至6月,我国入境游、出境游和国内游三大市场受到严重冲击。在此期间,国人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热情被极度压抑。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在2003年甚至出现十年不遇的首次下降。
非典过后,国内旅游市场出现井喷现象,中国旅游业进入快速恢复期。非典带给国人的压抑与狂欢,通过携程旅游的大数据得以更加直观的展现。
着中央及地方层面的救市政策陆续出台,旅游业在2003年下半年迎来了全面复苏。
2003年10月,非典疫情过后的“十一”黄金周,携程平台上的机票订单成交量同比增长200%。根据携程大数据显示,2003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北上广深以及成都、杭州、青岛、大连、厦门、武汉成为国人旅游的首选目的地。出境旅游市场方面,日本、泰国、韩国、新加坡、法国、美国、马尔代夫、印尼、马来西亚和加拿大成为较受国人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2004年春节期间,国人的出游热情再上一个台阶。根据携程大数据显示,2004年春节期间,机票订单同比2003年春节期间增长201%。热门旅游线路仍集中在诸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国内一线城市。北京的长城和天安门、上海的黄浦江和东方明珠塔、广州的长隆野生动物园和越秀公园、深圳的锦绣中华和世纪之窗、杭州的西湖以及河坊街等诸多景区和景点,为非典过后的中国人留下了快乐的印记。
2020年的“五一”黄金周,中国旅游业会好么?目前下结论或许为时尚早,但是与17年前相比,中国的综合国力,国家对于疫情的应对能力,以及旅游业的综合实力都已今非昔比。
立春已至,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已埋下了一颗的种子,作为旅游企业,此时用心打磨每一款产品,提升每一道服务,关心每一位游客的需求。待到春暖花开,一起用旅行为中国加油!

二、疫情情况下的旅游业还要坚持多久
要做好应对长期困难的准备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退还保证金是目前短期内可以灵活处置的一种扶持方式,能够缓解企业现金流不足的问题。
他认为,要应对疫情产生的影响,政策措施要分为短期和长期。从目前来看,资金短缺是旅游企业较大的困难,因此短期措施的重点应放在融资补贴方面。
“现在旅游业处于生存过渡期,人员工资、渠道维护费用等成本还在不断支出,现金流的压力比较大,有必要在融资方面给予一些鼓励和补贴。”魏鹏举认为。
因此,他建议现在应该动用政府风险补偿基金,对融资成本进行补偿,让这些企业在过渡期减少资金流动性压力。
从长远来看,魏鹏举认为,鉴于国内经济升级转型压力,增长趋势放缓,出口压力持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文旅市场修复的周期和复杂度应该比SARS更长更复杂,不宜乐观。因此,要做长期困难应对准备。
他认为,应对长期困难的救助措施需要系统性专门安排,比如在本年度减免影响较重企业的所得税,为后续经营减轻压力。但是重点还是要想办法激励消费。“旅游企业能否在疫情过后继续存活,而且生存得更好,还是得靠消费市场。”他说。
不过在魏鹏举看来,疫情过后,短期之内人们的恐惧心理还会存在,人群密集的行业受疫情的影响不会一下子消除。因此,他认为疫情结束后,从旅游企业自身来看,应该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利用AR类的体验性项目来缓解疫情带来的影响。
此外,他还建议,要积极推进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拓展全球产业链与市场空间,改善高度依赖内需的产业与市场可能形成的应激性风险。

以上就是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和变化,疫情影响中国旅游业的精彩内容,点击了解更多:旅游发朋友圈的精美句子
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和变化 疫情影响中国旅游业
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和变化。2020年的这次疫情限制了很多人远行的脚步。对旅游行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那么疫情影响中国旅游业是一种什么状态?
一、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和变化 疫情影响中国旅游业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一幕幕似曾相识的场景将人们的记忆拉回到17年前的春天。
受非典疫情影响,2003年4月至6月,我国入境游、出境游和国内游三大市场受到严重冲击。在此期间,国人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热情被极度压抑。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在2003年甚至出现十年不遇的首次下降。
非典过后,国内旅游市场出现井喷现象,中国旅游业进入快速恢复期。非典带给国人的压抑与狂欢,通过携程旅游的大数据得以更加直观的展现。
着中央及地方层面的救市政策陆续出台,旅游业在2003年下半年迎来了全面复苏。
2003年10月,非典疫情过后的“十一”黄金周,携程平台上的机票订单成交量同比增长200%。根据携程大数据显示,2003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北上广深以及成都、杭州、青岛、大连、厦门、武汉成为国人旅游的首选目的地。出境旅游市场方面,日本、泰国、韩国、新加坡、法国、美国、马尔代夫、印尼、马来西亚和加拿大成为较受国人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2004年春节期间,国人的出游热情再上一个台阶。根据携程大数据显示,2004年春节期间,机票订单同比2003年春节期间增长201%。热门旅游线路仍集中在诸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国内一线城市。北京的长城和天安门、上海的黄浦江和东方明珠塔、广州的长隆野生动物园和越秀公园、深圳的锦绣中华和世纪之窗、杭州的西湖以及河坊街等诸多景区和景点,为非典过后的中国人留下了快乐的印记。
2020年的“五一”黄金周,中国旅游业会好么?目前下结论或许为时尚早,但是与17年前相比,中国的综合国力,国家对于疫情的应对能力,以及旅游业的综合实力都已今非昔比。
立春已至,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已埋下了一颗的种子,作为旅游企业,此时用心打磨每一款产品,提升每一道服务,关心每一位游客的需求。待到春暖花开,一起用旅行为中国加油!
二、疫情情况下的旅游业还要坚持多久
要做好应对长期困难的准备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退还保证金是目前短期内可以灵活处置的一种扶持方式,能够缓解企业现金流不足的问题。
他认为,要应对疫情产生的影响,政策措施要分为短期和长期。从目前来看,资金短缺是旅游企业较大的困难,因此短期措施的重点应放在融资补贴方面。
“现在旅游业处于生存过渡期,人员工资、渠道维护费用等成本还在不断支出,现金流的压力比较大,有必要在融资方面给予一些鼓励和补贴。”魏鹏举认为。
因此,他建议现在应该动用政府风险补偿基金,对融资成本进行补偿,让这些企业在过渡期减少资金流动性压力。
从长远来看,魏鹏举认为,鉴于国内经济升级转型压力,增长趋势放缓,出口压力持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文旅市场修复的周期和复杂度应该比SARS更长更复杂,不宜乐观。因此,要做长期困难应对准备。
他认为,应对长期困难的救助措施需要系统性专门安排,比如在本年度减免影响较重企业的所得税,为后续经营减轻压力。但是重点还是要想办法激励消费。“旅游企业能否在疫情过后继续存活,而且生存得更好,还是得靠消费市场。”他说。
不过在魏鹏举看来,疫情过后,短期之内人们的恐惧心理还会存在,人群密集的行业受疫情的影响不会一下子消除。因此,他认为疫情结束后,从旅游企业自身来看,应该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利用AR类的体验性项目来缓解疫情带来的影响。
此外,他还建议,要积极推进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拓展全球产业链与市场空间,改善高度依赖内需的产业与市场可能形成的应激性风险。
以上就是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和变化,疫情影响中国旅游业的精彩内容,点击了解更多:旅游发朋友圈的精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