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大年初一习俗 大年初一初二初三都干嘛

2021-01-08 / 阅读量:178次 / 认证作者: 慧慧

  俗话说,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转。大家都知道过年有很多的习俗,大年叁十,除夕,初一,初二,初叁各有活动。我今天要告诉大家的就是大年初一习俗,告诉大家咱们在大年初一初二初三都干嘛。

大年初一习俗

  一、大年初一习俗

  1、在大年初一的庆祝活动从凌晨12点就已经开始人们会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一家人看着春晚,玩着牌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并在零点时分,点燃炮仗、烟花,迎接新年的到来。

  2、初一早晨,在吃早晨前,会先放炮仗,去“开门大吉”之意,所以也叫做“开门炮仗”。阵阵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乡里乡亲,街坊四邻见面互道一声“新年好”,这新的一年也就开始了。

  3、经过了年叁十团夜饭的大鱼大肉后,初一首餐饭,全家人却要吃素食。源自“斋”与“灾”同音,而吃斋也意味着“吃灾”,将新的一年中的各种灾难全部“吃掉”,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常见的早晨如汤圆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面条寓意“年年长久”等老百姓常吃的美食。

  4、大年初一这天忌杀生,因为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否则财也会被扫出去。在农村如果这一天需要去水井里打水,需要上香才能向水龙王借水。

  5、在广州正月初一这天,街坊会凌晨祭祖拜神,起床焚香、放炮仗,意为“抢春”。而在海口人初一拜神祭祖也是很有讲究的,先摆好酒和茶,事先要准备好鸡、鸡血、鱿鱼、猪肉等食物,鸡血要摆放在鸡身上。给祖先像上叁炷香后就可以开始祭祖了。祭祖完后,红红火火新的一年就开始了。

  6、在浙江绍兴有大年初一上茶楼喝“元宝茶”的习俗。所谓“元宝茶”,一方面是这里用的茶叶比往常提高一个档次,并且在家里的茶缸中添加一颗“金橘”或“青橄榄”来指代“元宝”,象征新年“元宝进门,发财致富。”二是因为茶缸上贴有一只红纸剪出的“元宝”,大致意思也不外乎“招财进宝”。

大年初一习俗

  二、大年初二习俗

  1、农历正月初二,很多地方都有回娘家的习俗。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需要在娘家吃午饭。

  2、民间谚语说: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捏上小人嘴,人日吃寿面。据说,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而且这面须为冷汤。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后用浸过,称为冷汤。现在的人们一般都打个卤儿或者炸点酱做成打卤面或者炸酱面。但是一定冷水浸过,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风俗。

  3、大年初二,恩平人用一种独特有趣的习俗“开年”:用一种叫作“发糕”的年糕,连同其他祭拜祭祖先,拜完祖先全家吃发糕,还边吃边大喊:“开年吃发糕,财旺福又到!”

  4、一般北方认为正月初二便是祭财神的日子。尤其是从事商业的生意人,特别重视在大年初二拜祭财神,希望通过自己虔诚的供奉,能够在事业上得到财眷顾,让自己的源运亨通。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望今年要发大财。

大年初一习俗

  三、大年初三习俗

  1、古代的人们到了大年初三这天会把过节的松柏枝及所挂的门神等一起焚化,表示年过完了马上要开始经营生意了。所以有句俗谚说“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2、正月初三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

  3、因为自大年三十除夕夜到初二期间大伙大多都守夜劳累,所以到了初三这天便可以安睡迟起,好好调理调理身体,养足精神,以备新年里精神抖擞。

  4、根据我国古代的传说,大年初三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相传入夜后,就必须早早熄灯就寝,让老鼠家族们举行婚礼,并在家中各处撒盐与米,意思是要与“老鼠分钱”。

  以上便是有关大年初一习俗,大年初一初二初三都干嘛。距离过年也没多久了,认真想一想每年春节的时光,确实都在做这些事情。

点赞6
其他人还喜欢:
热门主题婚礼 查看所有
热门婚宴酒店 查看所有
热门婚车租赁 查看所有
查看更多>

最新攻略

查看更多>

相关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