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端午节吃粽子是纪念谁

2020-06-12 / 阅读量:717次 / 认证作者: 11

  一说起端午节,我们都知道在端午节有一个非常传统的习俗就是包粽子吃粽子,那么在端午节的时候为什么要吃粽子呢?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还有端午节吃粽子是纪念谁?了解这些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哦!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一、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屈原,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在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词深入人心。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的影响不断地增大,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

  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的习俗:

  吃粽子、喝雄黄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赛龙舟

  相传端午节赛龙舟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吃粽子是纪念谁

  二、端午节吃粽子是纪念谁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了2000多年的发展,端午节衍生出来了很多传说和典故。流产较广的就是为了纪念楚国三闾大夫屈原。

  粽子并不是为了纪念屈原才有的,却是因为纪念屈原而流传下来的。历史上,粽子又称筒粽、角黍、食筒、饭筒、裹蒸等等。

  粽子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按晋代周处的《风土记》所说,粽子之义“盖取阴阳尚相裹未分散时之象也”,“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进筒粽,一名角黍,一名粽”。这就是史籍上端午较早的记载。后来则传说是为纪念屈原才食粽子。

  据《续齐谐记》所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简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曲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曲日:“闻君当见祭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曲依其言。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丝花,遗风也。

  正是由于这个传说反映了人们对楚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崇敬,从古至今,不仅中国人过端午节要吃粽子,影响所及,我们的邻邦朝鲜、韩国、日本、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亦时兴在端午节吃粽子。

  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蒸裹如千室,糕糖幸一拌。”注言:“夔俗以蒸裹为节物。”苏轼《分类东坡诗》有:“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愍楚。”陆游《剑南诗稿》有:“白白餐筒美,青青米果新。”陆游自注:“蜀人名粽为餐筒。”《南齐书·虞惊传》:“世祖幸芳林园,就惊求扁米糊,惊献X及杂肴数十舆。”制粽子之法,古代初用菰叶裹黏黍,以淳浓灰汁煮成。后多用箬叶裹米,经煮或蒸而成。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知道了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以及端午节吃粽子是纪念谁是很有意义的,粽子是很有寓意且美味的食物,端午节要多吃粽子哦!

点赞0
其他人还喜欢:
热门主题婚礼 查看所有
热门婚宴酒店 查看所有
热门婚车租赁 查看所有
查看更多>

最新攻略

查看更多>

相关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