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婚嫁习俗 古代婚嫁习俗

2018-05-05 / 阅读量:3325次 / 认证作者: 管管

婚嫁习俗从古至今,不断的演变,一直流传。古代婚嫁习俗比较烦琐,到了现代都多多少少有些变化,再加上不同的地区,风俗不一样,自然也就形成了多样化的婚嫁习俗。而我们中国都有56个名族,各族人民都有着各自的婚嫁习俗婚庆公司蜜匠婚礼就来说说这些传统的婚嫁习俗吧!

古代的结婚过程与现代的意义有点不同,但与现代的相似。例如:谈婚、订婚到结婚等过程的文书和礼仪等等。除此之外,传统婚姻习俗礼仪使新婚夫妇得到祖先神灵的认可,并承诺履行对父母及亲属的权利义务。在古代某些时代,男女若非完成三书六礼的过程,婚姻便不被认可;嫁娶仪节的完备与否,直接影响婚姻是否吉利。

六礼是为结婚的六个步骤,主要涵盖了说媒到求亲到迎娶到完婚的全部过程。

1、纳彩:俗话是说媒的意思,指的是男方家请媒人去跟意向的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点头同意协商讨论婚姻之后,男方家就可以准备礼品上门去求婚了。

2、问名:俗话是合生辰八字,由媒人去问女方的出生年月日和姓名,为此还要准备合婚仪式。

3、纳吉:男方家挑选到结婚吉日后,准备礼物通知女方,婚事就算初步确定。

4、纳征:俗话是过大礼的意思,男方在选定的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仪式。

5、请期:择吉日完婚,选择的日子一般都是双月双日,因为双月双日有着婚姻幸福圆满的寓意。

6、迎亲:在大婚当日,男方带着迎书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

三书是指“聘书”、“礼书”、“迎书”,古时保障婚姻的有效文字记录:

1、聘书:男女双方的订亲之书,在谈婚论嫁时交换;

2、礼书:礼品清单,当中列出了礼物的种类及数量,举行过大礼时交易;

3、迎书:迎娶新娘的用书,在结婚当天接新娘过门时所用。

古代婚嫁习俗之汉服婚礼流程

迎亲前:新郎迎亲前,男方妈妈要给新郎穿上大婚服,戴上头冠,然后在亲朋好友的观礼之下,行教子礼。父亲会送给新郎一杯酒,并叮嘱儿子要夫妻恩爱,好好经营自己的家庭,孝顺父母。然后将信物木雁交到新郎手中,让新郎捧着下楼前往迎亲。

迎亲:新郎来到女方家,要跪拜新郎的父母,并送上信物木雁,然后为岳父岳母奉茶。新娘父母喝过茶,唤出在闺房内绾好头发的新娘,母亲为新娘戴上发簪。然后新人跪拜谢过父母,饮过酒之后,拜别父母。

到男方家:当婚礼的车队到男方家后,新郎新娘手牵大红花下车,进新房。跪拜过父母,给老人敬茶,坐福。新人的老姨将簸箕里装的红枣、花生、桂圆、栗子,一把把扬向两位新人。吃过象征“早生贵子”的四果,媒婆送来甜汤,两人你一口我一口,愿你们生活如甜汤,甜蜜幸福。

婚礼仪式:上午十点,汉服婚礼仪式正式开始。众多亲朋好友让婚礼现场气氛温馨、和谐,喜气洋洋。两位着汉代婚服的新人在妹妹或者好友扮作的侍女的陪伴下出场。赞者读诰文,随后新人行沃盥礼,洗双手,表达郑重之情。行同牢礼,吃碗里同一种肉,同一种饭,表达新人从此合为一家。行合卺礼,卺是指葫芦。侍女拿过一个剖开的葫芦,新郎新娘各饮瓢中苦酒,表示新人从此同甘共苦。喝完,将葫芦对到一起,新娘用红线系住葫芦。

礼成:新人行解缨结发礼,新郎新娘相互剪下一缕头发,新娘用红线将头发扎在一起,表示永结同心。新人为对方佩戴玉佩,而后行执手礼。较后行三拜之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礼成。

古代婚嫁习俗之株洲炎陵县客家婚嫁习俗

早上接亲队伍从男方出发,到女方家去接新娘。当中的规矩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非常讲究的,比如:撑壁单、送聘礼、敬奉祖先、展示嫁妆等。客家山歌、客家十碗荤以及客家人传统的婚礼仪式,包括接亲、出亲(开面、捆程、哭嫁、淋轿杠、抬轿)、进亲(秉烛敬祖、铺新娘床、斩轿煞、三迎新客、拜堂、开席、闹洞房)、送亲(敬上马酒、送新客)。这一整套流程下来,可以说是内容不少呢!

随着时代的变迁,炎陵客家族群的婚嫁习俗,既保留了中原汉人古风“六礼”的一面,又有所变化创新,虽然繁简不尽相同,但仍保留庄重的仪式,处处体现对青年男女的自由和想法的尊重,这也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说法,当然也会深受年轻男女的喜爱,办婚礼,讲究开心,类似这种婚礼,长辈们也能接受,而且新人们也愿意,这样客家人的独特的婚嫁民俗风情当然也可以得到保留。

点赞0
其他人还喜欢:
热门主题婚礼 查看所有
热门婚宴酒店 查看所有
热门婚车租赁 查看所有
查看更多>

最新攻略

查看更多>

相关攻略